首页 > 

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时间:2024-04-25 18:09:27 浏览量:44123

人才凋零的意思

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三国后期我们可以定义成汉昭烈帝刘备死后一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登基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中由于3大政权的英雄奠基者们相继过世,和3大政权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得后人对这段历史提不起兴趣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些人甚至由衷的感叹: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究其原因三国前期自黄巾之乱开始,到反董同盟,到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每个时间段都会有10余个割据势力,天下大势混沌不明,诸侯之间征战不休,所以给武将文臣发挥空间很大,才华得以施展,给人人才济济的感觉。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五胡乱华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越是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越会涌现出各路豪杰,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回到正题,我为大家细数一下后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

姜维 王平 邓芝 魏延 夏侯霸等

钟会 邓艾 陈泰 郝昭 王基 王睿 杜预 羊祜

司马师 司马昭 贾充 郭淮等

陆逊 凌统 诸葛恪 陆抗 朱然等

三国后期,真的人才凋零了吗?

所谓乱世出英杰,三国前期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全国大小军阀势力几十甚至上百个,而且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文臣武将各为其主,展现的机会较多,稍有出众就会被历史记载。而且优胜略汰,最后剩下的人才干自然都十分优秀。

三国后期,魏蜀吴政权稳定,交战方只有三个,大将们上场的机会都有限,更何况小兵小将,而且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利益集团派系分明,对人才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别说像诸葛亮这样的还得三顾茅庐,就是庞统这样的主动上门都不一定有人要。再加上着重描写三国前期的《三国演义》广泛流传,才使得大众心中感觉三国前期人才辈出,而后期“人才凋敝”,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只是三国前期留名历史的比较多。

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据三国时期各国的人才储备的深度,魏国唯才是举,吴国人尽其才,蜀国无人可用。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诸葛亮之后,能抵抗外敌的好象只有姜维一人。这里说的大将是指有能力单独指挥一个大军团和劲敌作战,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并非是指象关羽、张飞等那样的一介武夫。 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有种种原因,比如:魏国那么大,占当时全国土地的二分之一!可蜀汉政权只占四分之一而且地形多山不出人才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蜀国无大将的原因在早期就已经潜伏着了。我们来看看三国早期的刘备是如何招收人才的。刘备的人才从哪里来的?刘备的创业集团中象赵云、周仓、徐庶等是武将自己的投靠来的加上他寄居荆州之前的老部下这些人里面没有几个真正具备独立率领大军团指挥作战的能力的。而刘备自己去招收的人才却非常少,可以说几乎一个也没有。二:就是诸葛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这关诸葛亮什么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难道还会是蜀中无大将的一个原因吗?不过事实上蜀中无大将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我们的这位军事奇才有关。蜀中无大将,当然不能说是诸葛亮他不能容人,而是诸葛亮太强。三:最后,是蜀国用人制度的弊端。三国中的魏、蜀、吴都有对应三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从后期蜀国阵营中冒出来的将领,主要都是是以前刘备时期的一些主要将领的后代,如傅彤的儿子傅佥,关兴的儿子关统等等,根本没有出现平民百姓出生的将领。到了中期,也就是诸葛亮来了之后,他的大部分人才,有些是投靠过来,有些是诸葛亮等人找来的。刘备自己去找来的有吗?还是没有!有也很少。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人的名声在当地很高,或这些人的父辈或他本人曾经当过官。这有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明白吧! 到了晚期,也就是在他得到益州后,刘备没有从益州得到可用的将才,刘璋的益州原本也缺乏军事人才,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象甘宁等这样具备战略眼光的大将却在刘备入蜀前提前流失,使蜀汉丢失了从益州可继承的人才储备。在得到益州以后,益州归顺的黄权,孟达是硕果仅存的文武之才,可惜刘备还是没有才尽其用,他们后来都投奔了曹魏。刘备的招收进的人才从此由盛到衰。

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一、原因:

1、是因为关羽北伐和两年后的刘备伐吴,这两场襄樊战役和猇亭之战失去了一大部分蜀国当时最优秀的文才武将。后期虽有优秀武将的后代为国所用,如傅彤之子傅佥,黄权之子黄崇,当毕竟热血有余,才智略乏,不能独挡一面。

2、是地理原因,蜀地本身文化底蕴浅薄落后,人口数量少,基数少当然导致了人才缺乏。

3、就是一直以来的蜀中士人的不合作态度,他们对于外来的统治者没有认同感,而刘备诸葛亮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荆州人是刘备入蜀时的核心力量,而且入蜀后一直统治着蜀地,同时荆州集团也对蜀本地士人缺乏认同感,所以从蒋费一直到董厥樊建,蜀士人对统治者很隔膜,当然也不会为之所用。甚至还出现了彭恙谋反等此类事件。人才库没有源头活水,当然只能日益枯竭了。

4、就是诸葛亮治蜀后,对人才的对事务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事无巨细,排挤政敌,川中士族对诸葛亮严苛治国不满,但又只能忍气吞声。人人自保试问又怎能人尽其才呢?

二、简介: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三国时,为什么蜀国后期会面临人才凋零的局面?

蜀国为什么到后期人才凋零?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蜀国国力不行,仅仅只占有益州一州之地,而且南中不稳,即使后来占领了汉中,也不及吴国占领扬州、荆州、交州等,更不及魏国占领凉州、胶州、青州、徐州、豫州、冀州等整个北方地区(还征服了乌桓),所以在国力上就严重的不对等,这样导致人口,人才的产生的基数就不对等,自然跟魏国、吴国比起来差多了。那么有人会问,吴国的国力也不及魏国,那么为什么吴国会人才辈出?这个和蜀国的人才方略有关系。

蜀国打天下的班底,基本上就是荆州集团,也就是刘关张加上诸葛亮,哪怕是赵云都稍逊一筹,黄忠就不必说了,马超作为西凉王就更得不到重用,因为西凉有屡叛屡降的传统。所以刘备集团到了益州之后,没有重用益州士人,还是荆州的老班底,唯一有个法显和其他大族,还被诸葛亮给杀了,本土人才发展不起来,一旦诸葛亮和五虎将去世,蜀国就没什么人才了。所有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蜀国到后期只有姜维算得上人才,其他的蒋琬、费祎等人,三流人才罢了。

魏国则不同,曹操本来就是一代雄主,善于任用人才,从曹家、夏侯家的班底,降青州兵30万人,再到从汉庭、袁绍阵营中来的人才都能为其所用,后来又有九品官人法。东吴也是,江东士族与孙权共治天下,人才辈出,和蜀国不可同日而语。

三国时期蜀国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谢谢邀请!

三国时期蜀国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

刘备能在乱世军阀混战的年月打下一片属于自已的天地…蜀国,这就如程昱所讲,刘备有雄才终不为人下,而诸葛心甘情愿的给刘备打工,不能不讲刘备的组织能力很强,把本部人马,荆州,益州几方面统一起来,为自己所用,一至对外,才有了蜀国的一片天地。

刘备死后,诸葛亮权倾朝野,而又没有刘备的两把刷子,自以为是,不把刘禅放在眼里,文里整益州实力头目李严(托孤重臣之一),武打压魏延,这么个人当然只会把蜀国推向灭亡,自己又不懂军事,硬装神弄鬼,刘备在时有法正,庞统,包括孔明,(以管后勤为主),从来就是搞一言堂,从不招贤纳士,现有的人都不用,忌能妒贤,难道四川西南几省这么大地方就没有能人贤士,这就是导致蜀国衰退的主要原因,名人出高徒,还是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诸葛孔明。

最后来不及了,培养了姜维还给他制定他的路线,关键是时间来不及了,国中文武凋零,哪有不灭之道理,难怪名人大家不看好孔明,反赞曹操就是这道理,再见!

蜀汉为何后继无人,人才凋零?

第一,人才储备少

刘备一直是三家中最缺人才的,在徐庶之前,文只有糜竺、简雍、孙乾,武不过关张赵和陈到。没有根据地就不能指望天下豪杰愿意抛家舍业地陪着你东奔西跑,卖命更是不可能的了。刘备真正手里有了人才,那还是拿下大半个荆州以后,许多荆州人才纷纷投靠。但数量有限,质量不足。刘备掌控荆州时间终究还是短,他不可能大力提拔大量荆州人士,只能是优中选优,挑选出如黄忠、魏延、马良、蒋琬等人进行储备和重用。

但是,很可惜的是,在人才储备不足的前提下,刘备集团自庞统落凤坡殒命,到马超抑郁而亡,短短7年时间,关黄张马先后身死,庞统法正马良相继去世。顶级的文武几乎折损殆尽。而人才的培养,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资源。迅速的人才凋敝,让蜀汉难以迅速补足,同时缺乏高质量人才的言传身教,对于培养下一代人才增加了难度。

第二、人口基数小

三国时期,蜀汉是人口最少的一国。刘禅投降的时候,蜀汉只有94万人口,其中10万兵,4万官吏。80万劳动百姓要养活14万军兵官,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哪有什么余力去习文练武?况且,习文还可以靠天赋、靠勤奋,练武是要花钱的啊。所谓“穷文富武”,饭都吃不饱,难不成天天把孩子送到深山老林里去和老虎狗熊搏斗锻炼武力吗?

到了后期,老百姓对蜀汉政权也没那个感情了。诸葛亮时期,还可以依靠孔明先生的以身作则、严明法纪和高超的理国能力最大限度保证国力不弱、百姓愿意为之贡献。后期谁有这份担当?上有需求但下有怨言,那就只好我只管解决肚子问题,你人不人才与我何干?刘备一生讲究仁义,从不失民心,才会名扬四海,到哪儿都有人接纳、尊重。人才尚且不足。蜀汉后期哪来的民心所向?

第三、内部矛盾大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人才的最大输出还是依赖世家大族。而于蜀汉而言,则是益州本土的世家大族。但是,刘焉父子执政的时候,益州集团就只能屈居于刘焉旧部。刘备集团来了以后更惨,不仅得看刘焉旧部的脸色,更得仰刘备旧部的鼻息。诸葛亮北伐,出兵、出粮、出钱的都是这些本地大族,但是仕途上却牢牢被刘备、刘焉旧部把控。你说这些家族怎么可能甘心贡献呢?不牵制都算人家的情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贡献了人才,诸葛亮会重用吗?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都是荆襄人士,陈祗虽是太尉许靖的外孙,但家是汝南的,最多算半个益州人。镇北大将军王平是降将,大将军姜维是魏国叛国来的,夏侯霸更是敌国高级叛将。整个蜀汉顶层的人物都不是益州本土人,足可见益州人被压抑到了什么程度。人才,那是留给蜀汉败亡以后,蜀人治蜀时才要提供的。哪里轮得到刘禅?

为什么三国前期人物精彩,三国后期就人才凋零了呢?

感谢邀答!

说到三国人物,可谓众星璀璨,能人异士繁多!各具特点,百家争鸣!但我们确实发现有很多人,在三国前期的时候都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到了后期之后,却渐渐失去了光彩。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所谓乱世出英雄,从出发点上来说,生逢乱世,为一席之地,为求施展抱负,所投入的精力必然是会更多的,所传出来的故事也就格外精彩。

二、从时间跨度上来说,三国的历史,其实就是演绎了一代人的故事,人总会老去,人也总不能一直处在年轻力壮的时段,所以,三分天下之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治国。尤其是在那个刚刚稍显和平的时代,是显现不出来人的才干的。

三、纵观三国,其实跟现在也是差不多的,就像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是一样的道理!随着一代人的打拼,同样也是在建国后,就慢慢的退出了神话的舞台。治国、发展、守护和平!也有着年迈……

所以,这不仅是三国的趋势,也是世间任何事物的大趋势!